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Share this post

關於讀書、自我和「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Discover more from 讀立日 Readependence Day

一起读一部小書
Continue reading
Sign in

關於讀書、自我和「讀立日」

Ambrosia
Apr 7, 2022
Share this post

關於讀書、自我和「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Share

“讀立日”是一個談論文學、哲學和藝術等人文主題的欄目。我們會一起读一部小書(它們大多不超過200頁),或者僅僅是一篇文章,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作品。

為什麼我們想專注在小書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訴求呢?不是說大書就不需要讀,只是書畢竟不像糧食,越重含量越多,很多時候甚至還是相反的。這世上無所謂大書小書,只有好書壞書。很多大師、大家寫的小書,價值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大書、厚書;而我們讀大師們的小書,會極大地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巨著、理解他們的人格。這跟書的薄厚無關,跟人有關。我的意思是,跟寫書的人的眼界和才力有關。讀書不是在讀字,讀書乃是讀人。不懂背後寫書的人,是讀不好、讀不通他的書的。

所以我們來提倡讀小書,並精選出來給大家,並非是想告訴大家,就讀它們好了;不,我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方法,一種判斷好書壞書、懂得發現好書、確立自己審美趣味的方法,它一旦養成,能受用一生。就像我們從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去認識另一個;書也一樣,我們從一本真正的好書發現另一本,發現更多本,你就會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真正適合你的好書、以及真正適合你的好的生活。

的確,我們現在生活壓力大,似乎比前人忙多了、累多了,空閒的時間少多了。但我認為,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像很多人說的,大家再也不喜歡讀書,尤其全是字的書了。書是人創造的,也永遠活在人當中,它也許沒有奶茶、巧克力那麼暢銷,那麼人人咸宜,但只要人不滅絕,書就不會滅絕,人想看書的慾望就不會滅絕。因為人是不能只滿足於物質生活的,物質生活一旦滿足就會帶來空虛,而這種空虛恰恰只有書和藝術能夠填補。更何況,書如果讀對了、進門了,能給人的樂趣超過很多所謂的娛樂,有時候讓人感到痛苦的往往不是書,而是走錯了門徑。我們不能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就懶惰地相信:沒有人要讀書了,書要亡了。我想說,如果我們繼續這樣想,繼續這樣懶惰下去,那才是書亡的真正原因。

我們的問題,也不是真的沒時間讀書,是將時間用去太多在不重要的書上,更不用說花了海量的時間在網絡信息和娛樂上。更不是因為找書難,網絡時代之後甚至連紙質書的負擔都幾乎去掉了,獲取閱讀資料從來沒有這麼容易過,一個google搜索引擎就足夠找到天涯海角的書籍,更不用說書籍中的經典已經大部分都免費,無數網站裡都有,都請君欣賞。

我們大部分人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讀什麼,以及不知道從什麼讀到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好書什麼是壞書,它們總是無可避免地混在一起,就像人一樣,沒有一雙慧眼,什麼也看不出。這是我認為我們時代最大的匱乏、最大的弊病。這弊病的原因,一部分在我們自己,但更大的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一個基於網絡,而現在又基本是基於手機的世界,信息是多到爆炸,但所謂爆炸,顧名思義,從來意味著毀滅,而不是意義,我們其實無法從爆炸中得到任何有意義的東西。我們生活的現實正是如此,虛假、刺激、無聊的輕易就蓋過了真實、嚴肅、有益的。我們人人面前都有一台電腦一台手機,都有閃著光標的搜索引擎,但我們不知道應該從它那裡尋找什麼,有人將這種現象稱之為“the unknown unknown”。意思就是,不是我們不知道一件事情,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存在。

這是為什麼網絡時代技術空前發達,而我們的知識卻越來越碎片、越來越狹隘的原因。面對搜索引擎後面那個貌似浩瀚無垠的世界,除了每天的熱點喂給我們的那些所謂的“知識”,除了我們訂閱的那些永遠說著相同意見的“觀點”之外,我們什麼也無法找到。網絡技術、個性化技術越發達,我們在小圈子裡掙扎得越疲憊,終於變為魚缸裡的金魚。我們知道自己曾經來自大海,我們知道遠方的某處的確有一個大海,但我們所有的卻只有魚缸。漸漸地,我們的記憶會變淡;漸漸地,我們相信魚缸就是海洋。我們從來沒有這樣孤獨過,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跟我們的過去、跟對所有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東西距離得這麼遠過。我們想要重新找到大海,呼吸大海的味道,體驗做人的幸福,但我們手中的時間和精力是這麼少。

這正是“讀立日”產生的原因。我們希望能盡我們自己的努力,重新搭設一座通往大海的橋樑。我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對人類的心靈和幸福真正重要的“the unknown unknown”,想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辛苦找回的所有美好的記憶。我們相信,這些小書,是一扇通向真正新世界的大門。


一點創作歷程的分享:

在2020年最初開始做這個讀書節目時,內容以播客的形式發佈。也許你覺得不可置信,但是用聲音作為載體,以探討和對話的方式去思考和溝通,對於慣常用文字來表達情緒、紀錄思考的人來說,是個突破自我的嘗試。兩年間我們也在不斷探索自己的可能性,確定自己的長項究竟在哪裡。現在我們確定今後會一直以文字書信的方式與你交流,不僅是因為這是我們最得心應手的工具,也是因為我們有興趣探索如何優雅地使用現代漢語去說理、推導與申辯。也許你會發現我們偶爾有文體和語氣的轉變——如果你果真發現,我們會十分開心——請記得這是有意的寫作嘗試。我們也歡迎你給我們回信,提供建議和批評。


祝你擁有美好的一天!

Ambrosia

Share this post

關於讀書、自我和「讀立日」

www.readependenceday.com
Share
Comments
Top
New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Ambrosia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